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素养评价卷

二一组卷 日期:2024-12-30 类型: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 年级:六年级上学期 浏览:3
填空题
  • _____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_____。
  • _____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_____。
  • 宪法要求我国各级_____树立尊重和_____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 在我国年满_____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_____,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旅游时,也应当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_____习惯。
  • 国家机构是_____的统称,你知道的国家机构有_____、_____、_____…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_____,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_____和人民检察院。
  • _____是行政机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代表国家在经济、社会等领域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提供_____。
  • 从世界范围看,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_____化、手段智能化、_____性和_____性犯罪增多的特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_____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_____。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_____、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_____。
选择题
  • 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的是(      )。
    A. 道德 B. 纪律 C. 法律
  • “小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老人脱帽鞠躬致谢”。对于老人的这一行为,你认为下列哪些看法合理?(       )。

    ①相互礼让,构建和谐社会              

    ②法律和道德都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③小车应及时鸣笛,否则耽误了自己的时间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 关心国家大事(      )。
    A. 仅仅是国家领导人的职责 B. 仅仅是人大代表的职责 C. 是公民的权利和应自觉承担的责任
  • 为避免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在生活中( )

    ①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②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在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用途

    ③朋友身份证丢了,我把自己的借给他用

    ④为了获奖,点开陌生链接上传信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 下列选项能体现公民义务的是(        )。
    A. 爷爷领取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 B. 自己的秘密不告诉别人 C. 过马路的时候遵守交通规则
  • 我国公安部门、市场监督部门、教育部门等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时(      )。
    A. 可以多履行,不可以不履行或少履行 B. 既要注意法定范围,还要依照法定程序 C. 可以少履行,不能多履行和慢履行
  • 在我国,国家的主人是(      )。
    A. 人民 B. 习近平 C. 中国共产党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法律的关系是(       )。
    A. 只受约束 B. 只受保护 C. 既受约束,也受保护
  • 国家制定的专门保护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 下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的是(       )。
    A. 小刚学习不好,自愿在家不去上学 B. 小红认为无论男孩、女孩都有上学的权力 C. 小明的家庭困难,爸爸让他在家学习做生意
判断题
  • 国家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所以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包容的态度。
  • 青少年要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牢记宪法日。(      )
  • 我是六年级学生,未满十八岁,所以我只有该享有的权利,没有该履行的义务。
  • 妈妈规定小明作业没完成不能玩,小明哭闹着说妈妈侵犯了他的自由权。                                                                                                                                        (      )
  • 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也不需要负责。(      )
  • 宪法是我国最高的法律权威,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追究。                                                                                                                                                (      )
  • 场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音乐声,虽然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但不触犯法律。                                                                                                                        (      )
  • 在小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家人之间的矛盾都与法律不存在什么联系。                                                                                                                                                (      )
  • 酒吧、网吧、歌厅是自由出入场所,也适宜未成年人进入。
  • 我国只通过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                                (      )
连线题
  • 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你知道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怎样的意义呢?请用连线的方式将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6-7周岁                  符合条件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8周岁                     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的最低年龄

    12周岁                   无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界

    14周岁                   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

    16周岁                   因违法行为而可能承担行政责任的最低年龄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①国家的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B. 中央军事委员会         ②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C. 监察委员会                 ③国家元首,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D. 人民法院                    ④国家的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    

    E. 人民检察院                   ⑤国家最高军事指挥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简答题
  • 怎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 同学们,我们应当履行的义务,你知道哪些?(不少于3条)
  • 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当我们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呢?
  •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请你写一写人大代表在生活中应如何履行职责?
辨析题
  • 某小学六年级(1)班召开了“宪法权威之我见”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言。张同学:宪法有权威,国家秩序才稳定,人民生活才美好。

    王同学:维护宪法权,维护宪法权威,我们就必须全面实施宪法。

    李同学: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孙同学:要尊重宪法,就要先了解宪法,让我们一起诵读宪法吧。

    你对上面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你认为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呢?

  • 国庆节,小红和小明一起去景点旅游,看到一名男子在名胜古迹墙上乱刻乱画,随意触碰古城的展品,工作人员对他提出意见,并要求他按规定缴纳罚金,男子却反驳道:“你懂什么?我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你凭什么对我进行罚款?”此时,小红毫不犹豫地说:“故意损坏国家文物或财产,就是违法行为。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有保护公共财产的义务。”小明拉住小红,劝她说:“法律是用来惩罚坏人的,他又不是坏人,和他无关,和我们更无关。”以上材料中,小明的说法你赞成吗?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