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组卷网 - 初中试卷 - 六年级下学期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二一组卷 日期:2024-05-23 类型:语文期中考试 年级:六年级下学期 浏览:2
选择题
  • 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xiāo)        赤裸(luǒ)          投笔从(róng) B. 张(huáng)     泪潸(shān)        豆年华(kὸu) C. 缈(piāo)        乱篷(pēng)        精兵简(zhèng) D. 急(jù)            山(yàn)             热泪盈(kuàng)
  • 下列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董存瑞用他的鲜血换来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可谓是死得其所了。 B. 用嘴咬开,嫩嫩的果仁尚未成型,嚼在嘴里还带着丝丝苦涩,但我们仍然吃得饶有趣味 C. 南朝时,谢灵运出仕永嘉,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成为古代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D. 面对学生如何学好语文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我沉思起来,顺势引导是个重要的事情。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近日,凭着“烤炉+小饼+蘸料”的烧烤“灵魂三件套”,淄博烧烤在社交媒体上突然爆火。 B. 今年,本报副刊《花海泉潮》栏目将于各节气期间推出专栏,引领读者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C. 5月29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以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身份首次亮相问天阁。 D. 你是喜欢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还是喜欢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
  • 下列句子有语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如火如荼的斗争岁月里,一批怀抱救国救民理想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牺牲重于泰山,他们的精神和人格永垂不朽。 B. 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作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 C. 郭守敬望远镜的科学产出已步入国际大型天文望远镜先进行列,助力全球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结构与形成演化、恒星物理的探究、特殊天体和致密天体的搜寻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D. 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由车辆、轨道、牵引供电、运行通信等系统构成,运用于高速、超高速和低真空管道等运用场景,运行速度可达600km/h及以上,具有高速、安全、绿色、智能、舒适及环境适应性强等。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腊八粥》选自《沈从文全集》,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读者展开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 B. 史铁生,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那个星期天》选自《务虚笔记》,写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沟通的无障碍,以及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 C. 孟子,名柯,战国思想家,儒学代表人物之一。《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讲述了两个人跟随弈秋学弈、但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阐发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D.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竹石》借助竹坚韧坚贞的傲气,表现诗人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气节,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令人击节。
  • 下列宣传标语不适合在图书馆使用的一项是(       )
    A.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B.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C. 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D. 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语言。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
  • 古诗文默写

    (1)大漠沙如雪,_____。(李贺《马诗》)

    (2)盈盈一水间,_____。(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4)_____,颜与梅花俱自新。(卢仝《人日立春》)

    (5)《十五夜望月》中抒发望月怀人之情思,并推己及人营造出深远阔大的意境的是:_____,_____。

    (6)《石灰吟》中表达诗人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

    (7)古诗词中,常有“花”的身影。请写出这样的连续的两句(上面7道题中出现过的诗句不能再写):_____,_____。

  • 对《竹石》一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 “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 本诗借物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乙】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 , 焉别颜回?”

    【注释】:①谢仁祖:谢尚,字仁祖,谢鲲的儿子,后任镇西将军、豫州刺史。后文谢豫章:谢鲲,曾任豫章太守。②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对孔子的学说深有体会,孔子很赏识他。③尼父(fǔ):孔子,字仲尼,尊称为尼父。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与猫

    简默

    ①去临清的头天傍晚,豆包不见了。

    ②豆包是一只布偶猫,它喜欢黏人,黏如盘中豆包。我第一次与它照面,便被它黏上了,我脱口叫它豆包,从此,豆包豆包的呼唤声在我家热闹地响成一片。

    ③吃饭前,我拎了一袋垃圾开门放在门口,豆包像一道白色闪电,在门合上的一刹那,嗖地窜了出去。可笑的是,我竟然毫无察觉。妻子开门进来,豆包平常总是一个箭步冲到门口,迎接主人,而此时却不见它的踪影。我遍寻它爱待的角落无着;妻子不相信地又到处找了一遍,仍然没找到。我在家中坐立不宁,反复在它平时爱鼾睡的几处“卧榻”寻找,又掀开床罩,趴在地板上,查看床下,均一无所获。我绝望地拧开门,冲着楼梯,豆包豆包地唤了几声,它仿佛从天而降,自楼上一溜烟地冲入屋内。豆包豆包的呼唤声夹杂着惊喜,重新在我家响起。

    ④豆包的失而复回,让我第二天心无牵挂地来到临清。第一次知道临清,是因为狮猫,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世上有猫姓狮。那时候,我在黔南山区沙包堡镇上,喜欢满地捡烟标,一张张地展平后,折叠成窄窄的长条形,与小伙伴们在水泥地上打着玩。其中有一种狮猫烟标,印着“国营临清卷烟厂出品”,于是我便记下了临清。其实我与临清还另有缘分;千年大运河自源头,经临清,流过我现在居住的城市,可以说我的这趟临清之行是溯河向上,寻源觅踪。在我的童年,总有一些记忆像种子撒在处女地上,一张大人巴掌大小的狮猫烟标让我与临清这座运河上漂来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家中的豆包到隐匿于临清各个角落的狮猫,我说我是因为与狮猫的缘分而来到临清的,同时又是从中年的下游溯河追寻我的童年。

    ⑤同行的作家张炜老师是狂热的喜猫人,他精心养了一只名唤融融的布偶猫,并以自己与融融相处相知的经历创作了小说《爱的川流不息》,打动了无数读者。后来,他通过微信发给我几张融融的照片,融融的憨态和萌样惹我怜爱,我也发他几张豆包的照片,他回复可爱。两只猫携着川流不息的爱,一下子拉近了两颗爱猫的心灵。

    ⑥我想起多年前去探望冰心先生,先生临窗端坐,在读《庄子》。那只唤作阿咪的大白猫温顺地偎依在先生身旁,一动不动地盯着她,仿佛是她忠贞不渝的恋人,这便是文人与猫和谐共处的生动情景。在临清季羡林先生的纪念馆中,我也看见了相同的一幕:先生端坐案前,案上摆满各种书和稿纸,一只大白猫努力探直身子,眼睛炯炯有神地正视前方,头朝书案,一条腿压着稿纸,尾巴搭在先生头上,先生蜷起右胳膊支撑着白猫的身体。即使是先生仰靠在藤椅上睡着了,也少不了猫的身影,依然是这只大白猫,还有一只狸猫,它们一呼一应,白猫趴向先生胳膊,狸猫卧在先生腿上,各朝各的方向与先生同睡,而先生双手轻放在藤椅的扶手间,向内圈成摇篮,将它俩揽入怀中。好一幅《三睡图》!这俩猫大概就是先生笔下的咪咪和虎子,此刻,它俩亲昵地陪伴着先生。我不知道季羡林先生的咪咪最后的归宿,但冰心先生的阿咪相伴先生走到人生尽头,也追随先生的背影走了,继续与先生在另一个世界长相厮守。在冰心文学馆中,阿咪标本摆放在书桌一角,这是它最爱待的位置,也是它与先生相依相伴的全部世界。

    ⑦在临清,我听朋友讲着有关狮猫的趣闻轶事,却没看过一只活蹦乱跳的狮猫。我想,不是它离我太远,我感觉它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左邻右舍的家中,隔着门窗和围墙,我能够听见它发出的呼噜呼噜的声音,也能够捕捉到它隐隐约约的气息。如果说岁月是一条河,童年在上游,中年在下游,此时顺流或逆流漂过的一定是陪伴和见证我一天一天成长的狮猫。

    ⑧写到这,豆包调皮地跃上了我的书桌,躺在电脑键盘上,不肯起身了。它以这种撒娇的方式责怪我光顾得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冷淡和忽略了它。每一只猫都是一个世界,它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洋溢着可爱。直至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不知不觉地,它们已经成了我的亲人,或者说是我家的一分子。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各有各的活法,独立保持着彼此的喜怒哀乐,自由自在地活着。它们教会了我许多,渐渐地,我被岁月磨砺得坚硬和世故的心,重新像坚冰被春风吹化了,我的记忆也变得温柔起来。

  • 三轮车夫

    陈大俭

    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②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③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④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⑤“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⑥“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⑦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⑧“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⑨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⑩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⑪“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⑫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名著阅读
  • 阅读文字后完成

    他愈走愈近,而且每走十到十二步就要跪倒在地,表示他对我的救命之恩的感激。我对他微笑,显出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招呼他走近些。最后,他走到我跟前,然后又跪下,吻着地面,把他的脑袋贴在地上,抓住我一只脚,把我的脚放在他的脑袋上。

    文中“他”指的是_____。这段文字选自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国的_____。

  • 按照情节的先后顺序是(     )

    ①发现野人     ②抗争病魔     ③重返故乡     ④海上冒险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②①
  • 下列有关《鲁滨逊漂流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滨逊漂流记》通篇采用了第一人称,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语言明白晓畅,朴素而生动,给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 B. 鲁滨逊靠机智和勇敢帮助船长平定叛乱,夺回商船,将最坏的几个水手留在岛上,坐船回到了英国,结束了他28年的荒岛生活。 C. 鲁滨逊为了改变他的仆人杀了一只小羊,煨出了一罐上乘羊肉汤,仆人吃得很开心。尤其是鲁滨逊在肉里加上盐,他的仆人更是喜欢得不得了,后来鲁滨逊教会他把肉烤着吃。 D. 鲁滨逊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面对人生的困境,显示了一个硬汉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作文
  • 请你用本学期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凡人微光”为主题,写写你身边的普通人,让他(她)在你的文章中散发独有的光彩。

    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