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山如此多娇,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2)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万里赴戎机,_____。(《木兰诗》)
(4)东皋薄暮望,_____ 。(王绩《野望》)
(5)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6)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险恶,自己境况孤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
(2)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强调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历史上森林茂盛、水草丰美、鸟兽繁多,曾是清代木兰围场的中心地带。但由于开围放垦、连年战争和山火不断,新中国成立前,塞罕坝逐渐退化成黄沙遮天蔽日的高原荒漠。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吹响“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经过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的“绿色接力”,林场有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建场前的11.4%提高到80%。三代塞罕坝林场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绿波涌动的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海有效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风沙南侵,改善了塞罕坝及周边地区的小气候,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1万吨,生产氧气55万吨。如今的塞罕坝,四季美如画,俨然已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林的世界、花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塞罕坝——“华北绿宝石”,名fù其实。
(一)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A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二)
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上下寻人虎饥渴,一掀一扑何狰狞! 虎来扑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岩倾。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拳头脚尖如雨点,淋漓两手猩红染。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奄。近看千钧势有余,远观八面威风敛。身横野草锦斑销,紧闭双睛光不闪。
(三)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①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二师①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曰:“而后大师③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④ , 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⑤ , 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⑥ , 吴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湿,五战及郢⑦。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二师:楚军和吴国联军。②瓦:子常。③大师:吴国大部队。④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⑤斗:战斗。⑥为食:做饭。⑦郢:楚国都城。
余建斌
①近日,人工智能企业上海天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蛋白质折叠预测平台在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蛋白质测试集的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位居全球同类型团队前列。在400个氨基酸的蛋白链预测时,该预测平台仅耗时16秒。
②科学家说,蛋白质是细胞中的主要功能分子,在细胞中发挥多种多样的功能。比如,作为酶发挥催化作用,参与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调剂作用,运输代谢物质,用于细胞骨架的形成,以及参与免疫、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过程。作为构成生命的基本元件,破解蛋白质的功能是揭开各种生命现象的金钥匙。
③据天壤创始人薛贵荣博士介绍,为了行使特定功能,蛋白质必须折叠成特定的结构,只有少数蛋白质处于天然无折叠状态但仍具有功能。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也直接决定蛋白质的功能,一旦三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功能随之丧失。许多疾病都是由体内重要的蛋白质结构异常引起。因此,研究蛋白质结构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带来医疗保健、食品可持续性、创新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改善,推进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合成生物学方面的发展。
④在生命科学领域,观测和解析蛋白质结构一直是个令人着迷的话题,吸引着众多科学家攻坚,但也面临着难度大、成本高、进展有限的局面。传统观测蛋白质结构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核磁共振、X射线、冷冻电镜。这些方法依赖大量试错以及昂贵的设备,每种结构的研究往往长达数年。现有的实验手段也还不足以揭示一些重要的蛋白结构,需要借助更多生物信息技术、计算生物学手段去探索。但使用普通的计算机软件来计算蛋白质结构,运算量相当惊人,连超级计算机也难以承受。为此,蛋白质结构预测成为结构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员通过开发相关的人工智能算法,根据氨基酸序列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⑤“从人工智能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到城市交通调度,人工智能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中显示出了惊人的智能决策能力,而蛋白质结构预测虽然是生物学课题,同时也属于复杂场景的问题,可以体现人工智能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能,我们不愿意错过这道风景。”薛贵荣说,像这种全方位的创新项目非常珍贵,它覆盖了交叉学科的创新、行业的创新、基础科学的创新、人工智能算法和工程能力的创新。
⑥近期的这些进展表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蛋白质结构领域,通过预测的方式破解传统观测方法所不能解析的一些结构,且可信度比较高,十分接近事实。这种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算法,有望成为科学家的利器,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
⑦目前,单个蛋白质折叠预测只是一个起点,蛋白质通常以复合物的形式成对或成组发挥功能,以承担生命所需的种种功能,而许多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至今仍然成谜。薛贵荣认为,未来还要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算法的普适性和准确度,在揭示多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作出贡献,帮助人类寻找到精准的疾病治疗新方法。
马南邨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骨”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绣锦,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⑤很明显,马融之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
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辞;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来,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个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就说不上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⑩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⑪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⑫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和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到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晃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树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颗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柱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波又一波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耕耘,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