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组卷网 - 初中试卷 - 中考阶段试卷

2024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六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二一组卷 日期:2024-04-07 类型:历史中考模拟 年级:中考阶段 浏览:8
选择题
  • 拉丁美洲是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的美洲地区,两种语言都属于拉丁语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 拉丁语源自印第安人 B.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C. 两种语言通过新航路得以传播 D. 美国独立战争推动文化传播
  •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彼得一世改革中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
    A. 创建一支新式常备军 B.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 D. 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 下列属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的有( )

    ①农奴可以赎买份地

    ②农奴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

    ③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④工场主可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861年的马纳萨斯会战中,北方军队在军乐声中向里士满进军,而南方军队早已列阵相迎,在相持后,预先埋伏的南军援军赶到,发起反攻,北军一触即溃。此段记述可以说明( )

    ①北方军事准备不足②北方缺少援军③南方军队蓄谋已久④政府效率低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美国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但南北双方矛盾重重。其斗争焦点是( ___ )
    A. 奴隶制的存废 B. 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 联邦制的存废 D. 黑人的公民权利
  •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改革或创新,改变了国家社会性质的是( ___ )

    ①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②罗斯福新政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列宁新经济政策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同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英国
  • 1870年到1900年间,英国的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但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三分之一降到五分之一。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 )
    A.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 英国忙于扩军备战忽视了经济发展 C. 英国的殖民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发展更为迅速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下列属于这次“新”变化的有( )

    ①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

    ②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城市化

    ③大学开始出现

    ④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日趋激烈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的“大”城市。到1900年,人口过1万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人文主义的倡导 B. 民主政治的推行 C. 人口的迅速增长 D. 工业革命的开展
  •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下列成就不属于牛顿的是( )
    A. 微积分学 B. 电磁感应 C. 万有引力定律 D. 光学分析
  • 《全球通史》这样提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教士中间,存在着激烈的反对意见。由此可见,达尔文的进化论( ___ )
    A. 使人们放弃了对基督教的信仰 B. 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 C. 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 打破”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 《凡尔赛和约》签订 C. 慕尼黑会议召开 D. 德军突袭波兰
  •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道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③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④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这两个会议的共同点是(    )
    A. 都完全被英国操纵 B. 都完全被美国操纵 C. 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 都损害了德国的利益
  • “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材料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的含义是( ___ )
    A. 实行余粮收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 B. 对工业、农业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 C. 在高度集中的指令下实现工业化 D.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苏联正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B. 集体化政策打压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苏联当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 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爆发的

    ②都促进了各自国家,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③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秩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 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他建议同伴们身穿手工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材料中的“他”领导的运动(    )
    A. 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立状态 C. 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D. 使本国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 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斗争史上,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颇具特色。它的领导者是( ___ )
    A. 扎格鲁尔 B. 甘地 C. 玻利瓦尔 D. 章西女王
材料分析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出现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有了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西部开发又使统一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大……广阔的市场是促进美国工业化和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南北战争的胜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堪称处于“发明时代”,科技成果变成强大的生产力,推动旧产业的更新、改造和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工业化全面推进,到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使得美国城市化进入鼎盛时期。同一时期,一个以大中小各类城市构成的城市网初步形成。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工业化城市出现。随着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美国的一些小企业渐渐被巨型公司取代,出现了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生活的基础。美国在确立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同时,也积极推行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外交政策,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了发动美西战争和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上。美国的社会巨变,也伴随着经济力量的集中及托拉斯的“肆虐”、贫困问题、腐败现象、责任制政府受到威胁等一系列问题。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科学进步又将思想的解放引向更高层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应当像基督教要求的那样“轻视自己还是像古代哲学家所说的那样充当万物的尺度”?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思考的根本问题,而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科学发展起来了,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天文学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由于产生了人体解剖学,医学也向前进了一大步。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首先,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受牛顿力学的启发,人们发现自然界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启蒙思想家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如果说机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那么,它作为资本的承担者,首先在它直接占领的工业中,成了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一切自然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一方面,它创造了新条件,使资本能够任意发展自己这种一贯的倾向,另一方面,它创造了新动机,使资本增强了对别人劳动的贪欲。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牛顿力学对启蒙运动的影响。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现象始于哪次变革概括马克思对科技进步的看法。

  • 亚非拉国家逐步摆脱殖民统治,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 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引起殖民地的普遍不满。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材料二:C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 1990年)》。

    材料四: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上,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倡议亚非国家继续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开启亚非国家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摘编自2015年万隆会议纪念活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