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书体 | 主要内容 | 使用者 |
睡虎地秦简 | 隶书 | 法律文书、语书、日书 | 基层官吏普通百姓 |
关沮秦简 | 隶书 | 历谱、日书、药方 |
势力 | 态度 |
教皇 | 庇护新兴学校,相信学识会服侍上帝荣耀 |
皇帝和国王 | 授予新兴学校特许状,希望大学成为君权的桥头堡 |
城镇 | 培养新兴学校,因为它们可以带来盛名并引来居民与贸易 |
材料一 《水运与国运》目录(节选)
章节一 都江堰:秦灭六国的水力发动机 | 1.伐蜀攻韩,孰先孰后 2.得蜀望楚,可并天下 3.李冰筑堰,老秦东向 |
章节二 灵渠凿通,四海归一 | 1.南下百越,三年无功 2.五岭逶迤,遇水修渠 3.连接湘漓,平定岭南 |
——龙佳悦《水运与国运》
材料二 漕运始于秦汉。秦汉两朝均定鼎西北长安,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漕运则经由横贯中原的黄河和渭水,漕运方向大致为东西向,即由东向西。历经南北朝的发展,唐宋时期,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漕运地位开始确立,漕运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摘编自吴琦《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
材料三 元代海运主航道示意图
——贾兵强、朱晓鸿《治水与中华文明》
材料一 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日文书籍情况统计表
年代 | 书目类别 | 合计(本) | 年均译书(本) | |||||||||
总类 | 哲学 | 宗教 | 自然科学 | 应用科学 | 社会科学 | 中国史地 | 世界史地 | 语文 | 美术 | |||
1868—1895 | 1 | 0 | 1 | 0 | 2 | 1 | 0 | 2 | 1 | 0 | 8 | 0.29 |
1896—1911 | 8 | 32 | 6 | 83 | 89 | 366 | 63 | 175 | 133 | 3 | 958 | 63.86 |
——付立波《近代日文书籍的引进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20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报刊,但是随着传播的广度与深度的增加,马克思主义单行本译书开始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据统计,1920—1937年马克思主义译书总量254.5部,发展期(1920—1928)译书59部,高峰期(1929—1930)118部,低谷期(1931—1937)63.5部。就分类而言,1920—1937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译书哲学译书为83.5部、政治译书79部、经济译书67部、社会科学译书25部。
备注:文中小数点表示一部著作分几册。
——摘编自刘娟《1920—1937年马克思主义译书之阶段划分》
材料
编号 | 漫画 | 简介 |
图一 | 1782年,詹姆斯·吉尔雷创作《美国响尾蛇》:描绘了一条巨蟒将英军围困的场景,这一形象折射出当时北美殖民地的实力已今非昔比,对英军构成了巨大威胁。 | |
图二 | 1904年,路易斯·达尔林普尔创作《新外交》:图中世界警察西奥多·罗斯福挥舞大棒对付了“非文明”民族(亚洲人和拉美人,画面左侧的叫嚣者),同时通过仲裁有效地对付了“文明”国家(图中右侧)。 | |
图三 | 1932年5月,佚名作《救命!》:巨浪中写着“经济危机”,小船上的人是“公民”,喊着:“救命!罗斯福!胡佛!史密斯!谁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