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和金器使游客穿越进几千年前的历史中,青铜是铜锡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____(填“大”或“小”)。
(2)古代炼锡的方法为在高温条件下,利用木炭将锡从锡砂(主要成分)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图1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
(2)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_。从图1可以看出,鹭可从多条食物链中获取能量,这些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水生植物固定的_____。
(3)政府规定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1)在0-10s的过程中,由于有空气阻力,人和伞的总机械能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在跳伞后10s至14s时间内人和伞的重力做功是_____。
(3)若跳伞后10-14s时间内人和伞受到的阻力为 , 跳伞18s后,人和伞受到的阻力为
, 则
_____
(选填“
”、“
”或“
”)。
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写化学式,下同);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
(1)在所给信息中: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_(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小王不能去上学,于是在小区的花园里玩耍。玩着玩着,他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又痒又红的肿块,原来他对花粉是过敏的。这里的花粉相当于一种_____物质,刺激人体的产生的抗体,发生了免疫反应;
(3)人的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_____决定的。甲乙丙丁四个人具有不同的血型。已知乙的血清中无抗B凝集素;若采用异型输血,甲的血液不能输给其它三人,而丁可以给其它三人,则乙的血型是_____型。
(1)在对A中氧化铜进行加热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X,其目的是_____。
(2)若实验中,观察到A中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B中无水硫酸铜无明显现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X为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①气体X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③Cu2O+H2SO4=CuSO4+Cu+H2O。
小乐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步骤一 | 取20g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 _____ | 红色固体可能是氧化亚铜,也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 |
步骤二 | 将步骤一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 | 剩余红色固体质量12g | 20g红色固体中,铜和氧化亚铜的质量比为_____ |
(1)小王发现图(d)或(e)没有发生虹吸现象,得出结论:弯管中注满水,当A高于B时,不会发生虹吸现象。小张依据图_____的现象认为小王的结论有误。
(2)小张分析比较图(a)(b)或(c)中A所处的高度,得到发生虹吸现象的条件是:弯管中注满水,_____。
(3)他们进一步分析得出,只有图_____可以通过虹吸将水箱中的水全部排完。
“液体密度秤”制作说明书 步骤①:按图甲制作好秤杆,提起提纽,移动秤砣(小螺母),当秤杆水平平衡时,用笔将此秤砣悬挂点B标记为“0”刻度(单位: 步骤②:按图乙将大螺母浸没在水中但不能碰到烧杯底部,提起提纽,移动秤砣。当杆秤再次水平平衡时,用笔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C标记为“1”刻度。 步骤③:将BC两刻度之间均匀分成10等份,并标上相应的刻度。 步骤④: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待测液体,按照步骤②的方法操作。当杆秤水平平衡时,秤砣悬挂点的刻度即待测液体的密度。 |
【原理探析】为探究“液体密度秤”刻度是均匀的,小东进行了推论:
根据步骤①和②,由杠杆平衡原理可得:
①
②
①②两式相减,可得:③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④
由③④可得:
(1)若G=30牛,台面收到木棒的压力为多少?
(2)若要使木棒右端下沉,B端挂的物体至少要大于多少?
(3)若B端挂物体后,木棒仍在水平台面上保持静止,则G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共加入 | 40 | 80 | 120 | 160 | 200 |
共生成沉淀的质量/g | 2.9 | 5.8 | 8.7 | 11.6 | 11.6 |
| 注射器内空气压强 | 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 | 注射器内空气体积 |
压缩前 | P | 23毫升 | V |
压缩后 | 2P | 13毫升 | ________ |